上市,這個曾經讓許多中國茶企為之瘋狂的字眼,在發達國家風投注資后能夠成功上市的企業也只有30%,而在中國茶葉行業看來上市則如同兒戲般容易,就在一個月前還有地方再喊要迎來茶企上市潮,期盼著在短期內很多茶葉企業都做成上市公司,許多茶企就是沖著上市去做大企業規模而瘋狂開店,但證監會本月11日晚披露的最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在審企業情況表中,安溪鐵觀音集團被終止審查,結束了IPO之旅。這一消息在媒體披露后,在茶葉行業引起極大的反響,不少上規模茶企急忙召開管理層會議,專門探討茶企上市受阻后的企業發展方向問題。
安溪鐵觀音集團的上市審核被終止所產生的影響是行業性的,因為自從天福茗茶在港上市后,茶葉店的連鎖經營模式就被全行業所模仿,至今還有茶企相信只要開足夠多的茶葉店出來,上市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因而注冊一家茶葉公司后就想方設法去開店,直營店、加盟店都來,只要能開起來就行,是否能盈利都不予考慮。因為上市圈錢的成功太誘人,許多茶企都顧不上茶葉店的具體經營細節了,導致市場上出現茶葉店賺錢少虧錢多,但虧本的茶葉店也在硬撐著活下來,想撐到公司上市那一天。
數個月前,安溪鐵觀音集團可能率先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的消息傳出時,業內羨慕嫉妒恨者皆有,對安溪鐵觀音集團不利的言論也隨之出現,雖然這個不是事情成敗的關鍵,但也體現出茶葉行業的殘酷競爭。
上市,這個詞在茶葉行業頻頻出現時,上市目標似乎就以開始變得畸形,上市不是為了做大品牌,而是為了在資本市場撈得一筆。許多茶葉企業時刻叨念著上市,外人可以看見其茶葉店不斷增多,但內行人都知道這樣開店并不賺錢,而是賺“上市需要”的“規模”資本。為了這個資本,茶葉企業各顯神通,銀行貸款、民間借貸、風投注資無所不包,只要能弄到錢就好。這個過程中有些規模尚小,沒有后備財力的茶葉公司已經倒下,產生出一大堆的三角債和爛債。
茶葉行業的上市夢本來就不正常,很多茶企是在注冊公司時就沖著上市目標而去,瘋狂開店的同時卻沒有經營茶葉店的能力,許多茶企陷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唯心境界,認為上市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正常情況下的連鎖經營企業擴張,是以單店盈利能力強,而且已經形成單店盈利的可復制模式,只有按照統一模式去開店就能實現盈利,連鎖經營可以持續發展。但茶葉行業幾乎沒有企業敢宣稱有可復制和可持續的單店可盈利模式,通常還是引導加盟商通過關系賣茶,有關系就有生意可做,否則開茶葉店就等著關閉。
屬于茶葉企業終端營銷環節的問題,還只是茶葉企業難以盈利的冰山一角,茶葉行業還有諸如產品、人才等基本問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茶葉是中國的傳統農副產品,茶葉產品的生產處于低技術含量的傳統工藝。產品質量問題是所有企業諱若莫深的,茶歷史很曲折,茶故事很精彩,但提到茶葉食品安全問題時,企業并閃爍其詞了。因為中國市場監管比較松散,茶葉產品容易隨意叫賣,茶企業就不會去關注什么產品標準問題。有不少茶企曾以茶葉國家標準說事,試圖以此說服消費者,但在我們信任度極低的社會現實面前,國標也沒有公信力。直到如今消費者開始認真關注茶葉的食品安全問題了,國家標準也相應提高了要求,才有少數茶企在嘗試著以歐盟標準要求自己。而在人才問題上,茶葉企業大都在縣城或農村,處于人才比較匱乏的地區,許多茶企從生產到銷售都是農民自己在憑傳統經驗做著,商業模式極為落后。
就目前的茶葉行業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茶企都處于高風險經營中,產品質量問題隨時可能引發消費者的抵觸和聲討,商業模式的落后致使企業盈利能力不足,無論大規模投入還是茶農賣土特產形式都存在著后勁不足的問題。茶葉企業基本處于兩個極端,即茶農販賣土特產的關系賣茶方式,這種方式推崇產供銷一條龍,不利于成為真正的企業;另一種便是沖著上市而來的瘋狂擴張方式,這種方式中的企業幾乎都沒有真正的門店可盈利模式,因而自然不會是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安溪鐵觀音集團上市步伐終止后,這個對茶葉行業來說都是令人沮喪的消息,為當事企業感到惋惜之余,對于更多緊隨其后的茶企來說,證監會這盆冷水潑到了整個行業,茶企應該慎重考慮自己企業的未來去向了。從產品入手,做消費者無可挑剔的茶葉;從人才入手,做有創新能力的茶企;從渠道入手,打造可盈利的全新營銷模式;無論出于上市或是其他目的,也無論想在國內還是境外上市,只有把企業基本功扎實做好了,企業才經得起一切方式的檢驗,企業也才可能真正做大,才有可能成功上市,上市后才可能走得更遠。 |